查看原文
其他

被评为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的“南京大数据征信模型”凭什么?

2017-12-22 邹银娣 文化产业评论

第1844期文化产业评论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扶持与推动,金融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资源,逐步实现了由“金融支持文化”走向“文化金融合作”。尽管现阶段文化金融正面临诸多挑战,但从“莫愁信融”和“文化征信贷”的成功玩转中不难看出,文化金融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文化、金融与科技的强强联手,也势必推动文化产业的前进步伐。



作者:邹银娣

来源:南京市文投集团、南京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南京金电文创信用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供稿

 

近年来,文化与金融相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各项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步伐不断加快。2003-2013年,文化金融主要以“金融支持文化”的形态存在;2014年,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这是首次使用“文化金融合作”一词的国家级文件。至此,我国文化金融从“支持”走向了“合作”。

 

此后,各省市陆续出台了不少文化金融相关政策,如《江苏省文化金融特色机构认定管理办法》《上海市关于深入推进文化与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等都极大地推进了文化金融的合作进程。


文化金融,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保障,一直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可以有效缓解文化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的新路径,致力于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文化金融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

 

文化金融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文化建设的关键,“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离不开传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文化的传承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与金融的支持紧密相连。只有通过系统性、持续性的金融支持,才能更好推动文化产业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共同作用下,文化金融已经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文化金融不仅是持续保持文化产业创新活力的需要,更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实现文化强国梦的重要举措。我国当前的文化政策环境良好、金融市场日益成熟、科技不断实现突破,这些都是文化金融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

 

与此同时,文化金融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文化产业以人为本,以无形资产为核心价值;文化企业经营多样化,有超过80%的文化企业属于中小微企业;文化创意产品在生产和消费中具有非标准化的特性……这使得文化产业存在高风险、高成长、轻资产和高不确定性等特点。在此背景下,传统的金融体系难以对文化产业形成有效的支撑,造成文化金融产业需求虽然巨大,但可供选择的具体支持路径却有限。

 

文化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资方与借贷方的信息不对称。面对财务信息不透明、征信体系不完善、资产信息难以呈现等问题,金融资本在参与文化产业时大多采取审慎尝试的态度。此外,版权评估机构、担保机构、托管和代理机构等文化金融中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金融机构对文化资产评估、转让和处置的难度较大,也影响了金融资本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意愿。



莫愁信融开启文化金融新起点

 

为促进文化金融深度融合发展,2013年,南京市文投集团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金融办、市财政局、市科委、人行南京分行营管部等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文化金融服务中心。2015年,南京市文投集团与大数据公司金电联行共同成立了金电文创,投资建设了文化产业大数据信用金融服务平台。

 

金电文创成功树立了“互联网+大数据+文化金融”的新模式,其建设的“莫愁信融”平台更是在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发展上填补了国内空白。“莫愁信融”依托金电联行在大数据信用技术与服务方面的优势,在文化金融领域独家开发出国内领先的文化产业大数据信用模型,联合政府部门和第三方数据机构,引入工商、社保、税务等政务数据,搭建专业的大数据信用服务平台,创新地将企业经营数据转化为定量的“信用额度”,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提供专业的大数据信用服务。

 

文化金融玩转大数据征信模式

 

为进一步扩大小微文化企业信用贷款比例,2016年3月,南京文化金融服务中心联合金电文创公司推出大数据征信服务,在全国率先建立大数据征信模型,并联合文化银行推出“文化征信贷”产品。该中心建设及大数据信用服务平台项目,被文化部评选为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 


众所周知,传统信用评价模式主要以财报为核心,人力分析为主导。由于财报信息不充分,中小微文化企业信用积累和抵押资源不充足,银行类金融机构对信用风险难以进行有效的评价。近几年,大数据技术使得“一切数据皆信用”成为可能,原来庞杂、看似无用的数据,经过分类、匹配、整合和挖掘,转换成信用数据,而且信用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文化征信贷”正是基于大数据信用制定的小微文化企业信用贷款的金融产品。作为一款创新文化金融产品,“文化征信贷”以“无抵押、纯信用”的特点,直接切中企业融资难的肯綮。

 

南京文化金融服务中心主任王蕾介绍,该大数据信用评价模式的特点是从信息采集、数据运用、分析计算、评价结果和风险预警的全自动化作业,大数据信用分析报告具有不依赖财务数据、不依靠人的主观分析和不受人的能力限制等优势。



合作银行根据文化企业大数据信用融资服务平台出具的信用分析报告判断对企业是否发放信用贷款、贷款额度及贷款期限等。另外,该平台也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了贷前筛选、信贷服务和贷后监管环节的全套管理。

 

“文化征信贷”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南京中小微文化企业的欢迎,很多企业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了解认知到申请使用的过程。其中,南京某广告有限公司通过“文化征信贷”,从中国银行获得了一笔42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放款周期仅用了14天。


截止今年11月末,“文化征信贷”已经成功出具信用报告63份,为16户企业完成放款,合计2355万元(含180万授信),户均147.1万。南京基于大数据信用为中小微文化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的金融产品,使得文化企业信用贷款成为现实,大幅提升了南京文化企业获得信用贷款的可能性。


 

可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文化企业大数据进行有效利用,一方面,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解决中小微文化企业信息获取难、信息不真实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中小微文化企业降低信用评级成本、解决抵质押物不足的融资难题,为广大轻资产文化企业提供了信用贷款的可能。


南京文化金融玩转大数据征信模式,可以说是走在了全国前列,从政府到业界,共同打造出一套固定的信用贷款机制,这一文化金融创新方向非常值得业界关注。

 

结语

 

文化部颁布《关于“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中指出,“要深化文化金融合作,推动文化金融创新工程。”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的深度融合,不仅需要优化传统的金融资源配置,实现对文化产业的精准投放,更需要从文化金融供给端发力,进行产品创新、完善科技和人才支撑等要素为一体的文化金融体系。实现文化、金融、科技三者有机结合,给文化产业插上金融的翅膀、借助科技的力量,文化产业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

文化产业研究所


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分享平台

见识•态度•深度

长按二维码关注

交流/报道/约稿/咨询/合作

加微信号:7759813  

邮箱:whcypl@126.com

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笔记本

了解更多

北京大学陈少峰教授IP笔记本

了解更多

购买笔记本,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